以为是普通的恐龙化石,30年后才确定是新品种恐龙-科学科技
一支铅笔带你介绍科学科技的有趣资讯。
南非于1978年出土一批恐龙化石,当时其中一块被判定为早侏罗纪的 Massospondylus(巨椎龙)恐龙化石,近日自然历史博物馆及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研究员,决定对这块化石重新研究。
没想到,发现它并非巨椎龙,而是新品种恐龙,让这科学家非常吃惊。
恐龙专家 Paul Barrett 表示,巨椎龙起源于南非,是该地常见的恐龙,但研究时总有些差异,当初认为这一只恐龙可能较特殊,这近30年来,有不少科学家进行研究,也都认为它是长相较特殊的巨椎龙,而近日他与学生再将此化石与其它巨椎龙化石做比对,发现它并非巨椎龙品种。
研究团队发现,这块化石无论头颅模样,或是头骨的形状,都与巨椎龙不同,认定其为新品种恐龙,并命名为“Ngwevu intloko”。
在科萨语有灰色头骨的意思,进一步推断这只恐龙长约3公尺,以植物与小动物为食,属杂食性恐龙,且身体相当粗壮,拥有双足而颈部较细长、头部小又方。
而这项新发现也让科学家了解,2亿年前三叠纪及侏罗纪时期间的过渡生态状况,Barrett 表示,新物种非常有意思,因为过去我们都认为,南非仅有一种恐龙,现在我们才知道,该地区实际上有6、7只,且还有不同群体的恐龙,这也代表它们的生态学比我们想的复杂。
传播世界上的设计、趣闻、科技,艺术,人与自然以及地球以外的新鲜资讯,一支铅笔-创作你的想象(www.apencil.cn)